每日去望江客运中心(新站)上班都要路过我们曾经工作的回龙路老汽车站,5月27日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了老站,28日老站随之封闭,整个车站和地面建筑将一并移交给县政府,由开发商开发成新的商业大楼,所有的营运车辆已不再到老站上下旅客,经营了几十年的老站从此完成了坎坷的历史旅程,由新的客运中心担当起迎送旅客的重任。
晨曦中的老站像一台失去动力的旧机器静静地卧在回龙路口。青砖围起的外墙毒蛇般箍紧站房,原本应是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此时也是漆黑一片。大门被铁链紧锁着,被旅客攀扶过无数次的门把在围墙内幽幽地发着暗光;站外的广告牌因长时间没人更换早已破旧,有的只留下空空的骨架,锈迹斑斑,地上掉落了许多铁锈,真担心随时有倒下的可能。
东侧的候车大厅对外是一排店面,大部分商家已经关门停业,只有两家早点店还在开着,蒸笼里冒着热气,但顾客很少,或许是天色尚早,或许车站搬走也带走了人气,生意冷冷清清。一夜大风地面上落满香樟树叶,环卫工正用力扫着,但总也扫不干净。南面是一排六间的三层小楼,以前由劳动服务公司经营旅馆、小吃等业务。楼下的店面有人租来经营自行车、水暖器材等,平时生意都很好。店面前已被巨大的广告牌所遮挡,客商搬走了,窗户上的玻璃掉了好几处,余下的也积满了厚厚的灰尘。
车埸的大门被砖封死,里面再也看不到客车的影子,只留一扇小门供小区的住户进出。车场内满地的垃圾和飘落的树叶随风打着旋,发出沙沙的响声。宣传栏里的纸张也被太阳和雨水浸蚀得惨白,原本工整的毛笔行楷也被雨水弄得模糊不清了,无丝毫生气;进入候车大厅迎面扑来的是一股发闷的气味,屋内没有开灯光线很暗,因没有旅客,门大部分时间是关闭的,空气也不怎么流通,潮湿的空气与地面污物相混合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气味。房顶吊扇已撤走,只留下用钢筋弯成的吊钩还悬在天上。废弃的座椅东倒西歪,有的丢弃在墙角,无人问津。整个楼房的电器均已拆走,墙壁上千疮百孔,似一只只大大小小的眼睛,惊恐地责怪我打扰了她的安宁。主楼三楼原是办公室,这里曾留下我们无数的汗水与无数的欢乐,可现在已是大门紧闭,室内也一定是满目疮痍,不看也罢,唉——!
老站大楼建于八十年代,呈中高两低立体结构,曾经是望江县标志性建筑,北京亚运会圣火接力的庆祝烟花就选择在新建的车站大楼上燃放,看着冲天而起的焰火,看着簇拥在车站周围欢呼的人群,公司员工心里感到无比自豪。主楼共有六层,巍峨挺拔,登上楼顶能鸟瞰大半个望江县城,奶黄色的外墙使整个建筑尤显宏伟壮观。整洁的售票大厅和宽敞的候车大厅是当时县级车站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大跨度的窿顶结构显示出设计建造人员的巧具匠心。在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年代,望江车站是我县与外界交流的重要纽带,担负着我县通往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旅客运送任务,92年我站首开望江到张家港班线,以后的十年里望江分公司相继发展上海、宁波、石狮等多条跨省班线。同时作为望江文明创建的一张名片,历来又是县政府关注的重要创建单位,汽运望江员工呕心沥血,苦练内功,加强文化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以“三优三化”为操业标准,以“公司船”企业文化为核心,着力开展员工爱岗敬业教育。站务员工开展普通话竞赛,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和安全知识竞赛,一系列活动提升了员工综合素质,增强了员工凝聚力,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公司的全面发展,年站务营收从原来的一两千万元增长到现在的四千多万元,特别是2007年在县交通局的大力倡导下,我县实行客运市场整合,望江分公司汽车站变更为公用型汽车站,吸纳全县营运客车进站配载,我司领导班子积极响应,全力配合县交通局客运市场整合工作,凭借汽车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盘活了固定资产,员工当年工资收入明显增长,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望江汽车站成为我县企业员工收入较高的单位,每位员工以我是汽运望江人而感到幸福,感到自豪。
如今老站要拆了,这里将会树起一座更高的商业大楼,但这里的一切已不属于我们,我们只能作为“客”再来光顾。踏上那块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将会由然而生似曾相识而又面目全非的伤感。脑海里终会想起我那十几平米的办公室,想起那每日踏过的四十级台阶,想起大厅里不时飘来的爽朗笑声和温情的呼喊。 望江汽车站,您承载了望江车站员工奋力拼搏的汗水与欢乐,见证汽运望江人创业的艰辛与荣耀,也经历了体制改革的痛苦与彷徨,现在上能公司给我们建起了规模更大、配置更先进的新站,而老站的那熟悉的身影永远烙印汽运望江人心中,怀念老站的事,怀念老站的人,怀念老站的一切……。 |